现在这时代,手机那可真是跟咱生活绑一块儿了,分不开啦。对高中生来说,手机能带来方便,还能让人乐呵乐呵,可也把不少家长愁坏了。孩子沉迷手机,这可咋开导啊?
咱先得搞明白,为啥高中生这么迷手机。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,自我意识那叫一个强,就盼着社交,盼着别人认同自己。手机里的社交软件、游戏,正好能满足他们这些需求。在虚拟世界里,交朋友那叫一个轻松,还能有成就感。就好比打游戏打赢一场,队友一顿夸,还有分数奖励,这种立马就能得到的满足感,现实里可不好找。而且高中学习压力大得离谱,手机就成了他们逃避压力、放松放松的法宝。刷个视频、听会儿音乐,学习的烦恼瞬间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好多家长一发现孩子玩手机,第一反应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,甚至直接把手机没收。可这种强硬的办法,往往适得其反。孩子表面上不玩了,心里头却更惦记,还会跟家长对着干。曾经有个高中生,就因为家长强行没收手机,跟父母大吵了一架,好几天都不搭理父母,学习状态也是一落千丈。家长得换个思路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。跟孩子说“我知道你学习累了,玩玩手机放松下也正常”,这样孩子能感受到被理解,也就更愿意和家长唠嗑了。
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特别重要。沟通可不是家长单方面的说教,得是双向的交流。家长可以找个轻松的时间,比如晚饭后一起散散步的时候,跟孩子聊聊玩手机的事儿。问问他们在手机上喜欢干啥,为啥喜欢。只有听了孩子的想法,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。要是孩子喜欢玩某个游戏,家长可以去了解下这游戏有啥特点,跟孩子探讨探讨游戏里的策略,这样就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。交流的时候,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,告诉孩子过度玩手机可能会影响学习和健康。但说话语气可得注意,别把交流变成指责了。
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也必不可少。规则得具体、能操作,还得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定,让他们有参与感。比如说,周一到周五每天只能玩半小时手机,周末能玩一个小时。还得明确啥时候、啥场合能玩手机,像吃饭时、睡觉前就不能玩。同时制定点奖励和惩罚机制。要是孩子遵守规则,就给点奖励,看场电影、买本喜欢的书啥的。要是违反规则,就减少下次玩手机的时间。规则定好了,家长可一定要严格执行,可不能因为孩子一哭闹就妥协。
还得给孩子找点其他的兴趣爱好,把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转移开。高中课余时间虽然不多,但还是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。喜欢运动的孩子,可以参加学校的篮球、足球社团;喜欢艺术的孩子,可以学学绘画、书法。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远离手机,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。家长也可以多陪陪孩子,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儿,像周末一起去爬山、参观博物馆。这样既能增进亲子关系,又能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。
开导高中生玩手机屡教不改的问题,得靠家长的理解、沟通和引导。了解孩子玩手机的原因,建立有效沟通,制定合理规则,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,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手机,健康快乐地成长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