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一招:把“问题”变成“故事”】 你跟老师沟通的时候,别一上来就说“孩子上课总说话”,你换个说法,就说:“最近我发现这孩子在家复述课文的时候,总忍不住提问,我就寻思,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也常被他打断呀?”这就好比你给老师递过去一把钥匙,一下子就打开了老师观察孩子的视角。说完这些,你再补一句:“您觉得他这表达欲是好事儿呢,还是得调整调整呀?”这么一说,老师就成跟你一块儿解决问题的伙伴啦。
【第二招:用“我们”代替“你们”】 要是老师跟你说“这孩子确实影响课堂纪律”,你可别着急解释“他其实可聪明了”。你可以这么说:“我们在家弄了个‘发言储蓄罐’,孩子每克制一次乱说话,就往里面放颗星星,您觉得这游戏化的方法行不?”把教育孩子这事儿,变成咱家长和老师合作的舞台,就跟调鸡尾酒似的,家庭的耐心加上学校的规则,才能调出孩子成长的那股醇香。然后你再追问一句:“您觉得咋整,能让他既保持热情,又学会好好倾听呢?”
【第三招:给改变装上“进度条”】 和老师沟通可不是一次短跑冲刺,而是一场马拉松。你可以跟老师约定:“下周我们先让孩子在家练习举手发言,您在课堂上瞅瞅效果咋样?”这就好比给孩子的成长按下了暂停键,让改变能有个喘气的空间。两周之后,你带着“他现在会先在草稿纸上写要点,然后再举手”这样的反馈去回访老师,就跟给老师展示孩子的成长日记似的,让教育变成能看得见的过程。
教育这事儿啊,从来不是家长或者老师单方面的说教,而是大家一起的大合唱。当咱家长和老师用故事交流、用合作打破僵局、用耐心陪着孩子成长,那些看似调皮的“话痨”孩子,肯定能在咱们的理解和引导下,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节奏。下次跟老师沟通之前,你不妨在便签上写一句:“我们一起期待的,是啥样的课堂风景呢?”这个问题啊,真的值得咱们所有当家长、当老师的好好琢磨琢磨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