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父亲的沉默剧场】
有时候啊,儿子一生气把房门摔得那叫一个响,跟打雷似的。这时候父亲第一反应就是拿起“道理盾牌”,喊着“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多”!可这盾牌一砸下去,好家伙,儿子门缝里透出来的阴影都更深了。其实叛逆期哪是什么洪水猛兽啊,就像是少年试飞翅膀的时候带起来的一股风而已。父亲得把盾牌换成望远镜,先好好观察观察,再跟儿子对话。
【别当裁判,先当观众】
蹲下来说话可不是真的就弯下膝盖,而是得让自己的视线跟儿子一样高。上周咨询室有个15岁的小杰说:“我爸总说‘当年我……’,他当年在网吧打游戏的时候,会有人这么跟我说话吗?”父亲总输出经验,就跟自动贩卖机似的,投进去“你应该”的硬币,吐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罐头。咱得把“你应该”换成“我注意到”,比如说“我注意到你最近老在深夜刷视频,能跟我说说那些画面咋就把你迷住了不?”
【对话的三棱镜法则】
1. **别急着对答案**
儿子要是说“你们根本不懂”,父亲第一反应肯定是想反驳。但真正的对话得留点儿空白,就跟弹吉他留弦一样,有时候沉默比辩解还管用呢。可以试试说“你说得对,我们确实活在不同星球,我想先听听,你那星球的重力啥样啊?” 2. **用身体写诗**
心理学家发现,父亲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,这一个动作传递出来的信任,比说一千句“我理解你”都有用。有个咨询里,父亲老张说:“我开始在儿子练鼓的时候,假装研究他的乐谱。后来儿子主动跟我说‘爸,这个节奏像不像你年轻时骑摩托的感觉?’” 3. **制造意外彩蛋**
叛逆期的少年对“套路”那是相当敏感,跟雷达似的。别每天都问“作业写完了吗”,不如在书包里塞张字条,写着“听说你最近迷上赛博朋克了,周末去科技馆看全息展咋样?输的人请吃你最爱的炸鸡。”这么一搞,说不定话匣子就打开了。
【冲突的缓冲带艺术】
儿子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往下冲的时候,父亲就得变成轨道上的减震器。有个父亲在儿子摔门之后,默默地把客厅灯调成暖黄色,半小时后还端来热可可。儿子说:“那杯热可可让我想起小学发烧的时候,您整夜守着我。”父亲也不用急着把矛盾化解,有时候只要让儿子知道,不管门关上多久,门后面的世界一直都有光。
【写给父亲的备忘录】
- 把“必须”换成“或许”
- 把“为什么”变成“能告诉我吗”
- 在“你应该”后面加上“但我知道这很难”
- 每天留15分钟,就当儿子的背景板
- 记住哈,他叛逆不是针对你,是他自己正在破茧呢
父亲要是学会用望远镜观察、用三棱镜折射、用缓冲带承接,那些摔门声最后都会变成翅膀破风的呼啸声。说不定哪天早上起来,你就发现,原来紧闭的房门虚掩着,桌上还放着张字条,写着“爸,今天学校有辩论赛,能来当观众不?”这就是沟通最好的回应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