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得言传身教,给孩子树立好榜样。孩子就像家长的镜子,他们好多行为都是从家长这儿学的。要是家长平时说话语气不好,孩子自然也跟着学。就说有些家长,工作不顺心,回家就冲家人发脾气,语气全是抱怨和不耐烦。孩子天天在这环境里,就觉得这样说话挺正常。
家长得注意自己的言行,跟孩子交流尽量用温和、尊重的语气。就算孩子犯错了,也别立马大声斥责,要耐心沟通,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。打个比方,孩子不小心打翻水杯,家长可以说:“没关系,咱一起把水擦干净就行。”而不是说:“你咋这么不小心,笨手笨脚的!”这么言传身教,孩子慢慢就会用正确语气和人交流了。
其次,要引导孩子认识情绪,学会合理表达。孩子说话态度不好,很多时候是不知道咋表达情绪。孩子愤怒、不满、委屈的时候,就会用不好的语气发泄。家长得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,让他们知道不同情绪有不同的表达方法。
比如说,孩子因为小伙伴抢玩具生气,家长先安抚孩子,然后说:“我知道你生气,可发脾气骂人解决不了问题。你可以跟小伙伴说,‘这玩具我先拿到的,你想玩等我玩完再给你。’”这么引导,孩子就会用语言表达情绪,而不是用不好的语气发泄。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,像“开心”“难过”“生气”“失望”啥的,这样孩子遇到问题就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。
咱得建立规则,适当惩罚。俗话说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家庭规则,明确和家人、朋友交流该用啥语气和态度。孩子违反规则,就得适当惩罚。
比如,家长和孩子约定:“跟家人说话不能不耐烦、顶嘴,违反了就减少一次看动画片的时间。”孩子态度不好,家长要及时提醒。要是孩子屡教不改,就得按约定惩罚。但惩罚不是目的,只是手段。惩罚孩子的时候,家长要跟孩子沟通,让孩子明白为啥受罚,该咋改正。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,学会控制语气和态度。
得多鼓励孩子,增强他们的自信。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。孩子说话态度有改善,家长得及时肯定和表扬。比如孩子以前交流不耐烦,有一次用温和语气说话,家长就说:“你今天说话语气真温和,让我感觉特舒服,你做得真棒,继续保持!”这么鼓励,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被认可,就更有动力改正问题了。
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优点,让孩子在其他方面增强自信。自信的孩子更愿意用积极、友好的态度和人交流。要是孩子绘画有天赋,家长就多鼓励孩子参加比赛,让孩子有成就感,自信心就上来了。
孩子说话态度语气不好挺常见,但只要家长方法对,耐心引导,孩子肯定能改。通过言传身教、引导孩子认识情绪、建立规则、多鼓励这些方法,孩子会学会用正确语气和态度和人交流,成为有礼貌、有素养的人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