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有位妈妈告诉我,女儿小红每次考试前都要反复检查书包,甚至会把课本拆开重新装订。她发现女儿的书包里永远有三样东西:皱巴巴的草稿纸、被涂改过多次的笔记本、还有写满"我做不到"的便签。这种看似"认真"的表现,其实是孩子在用焦虑掩饰对失败的恐惧。
有个初中生小杰,他总说自己"脑子笨",每次课堂发言都会先低头看课本。有次家长会,他的妈妈惊讶地发现,孩子把所有错题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,却在每道题旁边写上"我永远学不会"。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,就像在学习路上给自己绑上了无形的枷锁。
其实每个孩子都像刚学会走路的婴儿,需要无数次跌倒才能找到平衡。去年有个男孩每天写完作业都会在书桌前站十分钟,妈妈发现他其实是在等待父母的夸奖。当父母开始关注他解题时的专注神情,而不是只看分数,这个孩子逐渐学会了享受思考的过程。
有些家长会把"自信"等同于"优秀",但真正的自信源于对过程的接纳。记得有位爸爸分享,他每天和儿子一起读绘本,不关心孩子是否能完整复述故事,只在意他眼睛里闪烁的好奇光芒。三个月后,这个孩子开始主动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。
同伴关系也是影响自信的重要因素。有个女孩总说自己"不是读书的料",直到她发现班里最会读书的同学其实每天在教室角落反复练习朗读。当父母带她观察到这个细节,孩子开始意识到:自信不是天生的,而是通过不断练习积累的。
成长需要耐心,就像培育一株植物。有位妈妈记录下女儿每天的进步,哪怕只是多记住一个单词,她都会在日记里画一颗小星星。半年后,这个曾经总说"我记不住"的孩子,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。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光芒,只是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。就像那个总在课后默默整理书包的男孩,他其实是在用行动告诉自己:我可以把事情做好。当父母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微小的努力,孩子内心的自信之火就会慢慢燃烧起来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