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小明的妈妈发现,孩子每天早上都会问:“今天是不是不上学?”其实是因为前一晚做作业时,妈妈总是一边催促一边抱怨,把“写完作业才能玩”的话重复了上百遍。孩子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,就像被绑住翅膀的小鸟,明明渴望飞翔,却害怕每一次振翅带来的压力。
再比如小红的爸爸注意到,女儿总是在校门口和同学玩闹好久才进教室。原来她因为转学后换了新同桌,那个男生总爱用铅笔戳她手心,虽然没有恶意,但孩子已经把“上学”和“被欺负”划上了等号。这种社交焦虑像一层看不见的玻璃,把孩子的心封闭在教室之外。
还有小杰的妈妈发现,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躲在房间里玩手机,作业本上的字迹越来越潦草。其实是因为他觉得课堂枯燥,老师讲的内容像听天书,而同桌总在课间偷偷玩游戏。孩子像被困在迷宫里的小动物,找不到出口,只能用逃避来保护自己。
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,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,而是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声音。就像小乐的妈妈,当发现儿子总在晚上偷偷哭闹,她没有追问“怎么了”,而是默默观察到孩子书包里藏着的漫画书。原来孩子渴望和同桌分享新书,却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开口。
解决方法可以像这样:把“必须完成作业”变成“我们一起来想办法”,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;在孩子遇到人际困扰时,不妨问问“今天有没有特别开心的事”,而不是直接说教;当发现孩子对课堂失去兴趣,可以带他去图书馆找找喜欢的绘本,或者和他一起设计“闯关式”学习任务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就像春天的花朵有不同的绽放方式。有的需要阳光,有的需要雨露,有的需要更多的耐心。当家长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,就会发现那些不愿上学的时刻,其实是成长的信号灯。不妨在孩子书包里放一颗糖果,或是在他写作业时陪他画一幅画,让上学变成一场充满期待的冒险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