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跟孩子说话他总是不听怎么办

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,我常常遇到家长困惑地诉说:"我跟孩子说话他总是不听,怎么讲都像耳边风。"这种现象背后,往往藏着更深层的沟通密码。让我们通过几个真实案例,看看那些看似"不听话"的时刻,其实是孩子在用独特的方式表达需求。

跟孩子说话他总是不听怎么办

一位妈妈每天早晚都要提醒孩子收拾书包,可孩子总是把课本扔得到处都是。她气急败坏地数落:"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!"结果孩子突然摔门而去。后来她发现,孩子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逃避即将到来的考试压力,每次收拾书包都让他感到焦虑。当她改用"我们一起整理书包吧"的邀请式沟通,孩子反而主动配合了。

在幼儿园门口,我见过一位爸爸对着哭闹的孩子大吼:"再哭就不要你了!"孩子哭得更厉害。其实孩子只是想引起关注,当爸爸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说:"妈妈说你今天特别勇敢,想和爸爸分享吗?"孩子立刻停止了哭泣,开始讲述幼儿园的趣事。这种转变源于家长是否愿意放下权威,用平等的姿态倾听。

有个男孩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,妈妈多次催促都无济于事。直到有一天,妈妈发现孩子偷偷在写作业时画画。她没有责备,而是说:"我看到你画的画特别有创意,要不要和我分享一下?"孩子惊喜地展示作品,妈妈趁机说:"我们先完成作业,再一起画好不好?"这种将孩子的兴趣与任务结合的方式,让抗拒变成了动力。

当孩子沉迷手机时,很多家长会用"没收"来应对。但有个妈妈选择和孩子约定:"我们每天玩手机20分钟,完成作业后可以多玩10分钟。"孩子一开始觉得不公平,后来发现妈妈会认真记录他的进步,渐渐养成了主动完成任务的习惯。这种正向激励比单纯的命令更有效。

在超市里,我见过一个女孩对着妈妈的指令充耳不闻,却对货架上的玩具充满好奇。妈妈没有强行拉扯,而是说:"你看看这个玩具,我们买下来好不好?"孩子立刻点头,妈妈趁机引导:"那我们先完成购物清单,再决定要不要买。"这种将孩子的兴趣转化为沟通契机的方式,往往能打破僵局。

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"沟通语言",有的用沉默表达抗拒,有的用叛逆掩饰焦虑,有的用捣乱寻求关注。当家长能跳出"听话"的执念,试着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,沟通就会变得顺畅许多。就像一棵树,如果只盯着枝叶的形态,可能永远发现不了根系的生长方向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跟孩子说话他总是不听怎么办
  • 孩子经常熬夜玩手机怎么办
  • 一年级孩子写字拖拉还不专心该怎么办
  • 初三谈恋爱家长怎么教育孩子
  • 一气之下把孩子的手机给摔了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