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孩子不会的就不愿意做怎么办
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困惑:明明孩子有意愿学好,却总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。这种现象背后往往藏着一个微妙的信号——孩子对"不会"的恐惧已悄然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模式。记得有位妈妈曾向我描述,每当孩子遇到数学题卡壳,她就会立刻跳出来讲解,结果孩子反而越来越抗拒做题,甚至在看到作业本时会下意识地藏起来。

孩子不会的就不愿意做怎么办

这种"不会就不做"的惯性思维,就像给孩子的成长之路装上了刹车。我曾观察过一个家庭,孩子想学钢琴,但每次练习曲目遇到技术难点,家长就忍不住代劳,结果孩子不仅没掌握技巧,连对音乐的兴趣也逐渐消退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当孩子面对新的挑战时,会下意识地寻找"不会"的借口,仿佛把困难视为洪水猛兽。

其实每个孩子都像未完成的拼图,需要家长学会"拆解"而非"代劳"。有个五年级男孩在学游泳时遇到换气困难,每当教练要求他多练习,他就会说"我做不到"。但当他妈妈发现孩子其实只是害怕失败,便开始调整策略:把每次训练拆成5分钟的小目标,用游戏化的形式鼓励他尝试。三个月后,孩子不仅能完成基础动作,还主动要求挑战更难的泳姿。

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理解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。就像一个害怕登高的人,不是因为他不会,而是因为恐惧感让他产生逃避本能。我曾帮助过一个初中生,他总在物理实验课上找借口缺席,后来发现他其实害怕实验失败被同学嘲笑。当老师允许他用"失败样本"作为学习素材时,他反而开始主动参与实验,甚至成了班级的"实验小达人"。

家长需要学会用"缓冲带"代替"安全网"。有个小女孩想学画画,但每次画不好就扔掉画纸。妈妈没有直接帮忙,而是带她去参观美术馆,让她看到每个作品背后都是无数次修改的痕迹。当孩子意识到"不会"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画纸上的涂鸦逐渐变成了有创意的画作。

其实每个孩子都藏着未被激发的潜力,只是需要家长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打开。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,不是因为孩子不会才要扶,而是因为需要建立信心。当家长能理解"不会"是学习的起点而非终点,孩子自然会从"不愿意做"转变为"主动去试"。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,但只要家长愿意调整陪伴方式,孩子就会慢慢学会面对困难的勇气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孩子不会的就不愿意做怎么办
  • 孩子12岁就有早恋怎么办
  • 孩子上学不开心不想上学怎么办
  • 孩子寄宿不适应家长怎样引导
  • 孩子叛逆厌学家长怎么引导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