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早上,你家姑娘书包带突然耷拉下来半截,你还发现她校服领口别着个没见过的发卡。就这么个小变化,好家伙,简直像蝴蝶扇动翅膀引发风暴一样,家里一下子就不太平了。青春期这荷尔蒙一上来,就像织了张“早恋”大网,把家长们都给困住了,咱那真是一脸懵啊。
十六岁的小姑娘正经历着三重变化呢。大脑里的神经突触疯长,就跟春藤似的;荷尔蒙腺体日夜不停地分泌多巴胺,跟开足马力的小机器一样;手机里那些情侣剧没完没了地刷,把她心里那点小情愫都勾出来了。但这可不是啥洪水猛兽,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,就像小树拔节一样。
当你家姑娘开始涂睫毛膏遮黑眼圈,还学会说“反正你们不懂”,跟你筑起一道墙的时候,咱做家长的得蹲下来,好好跟孩子平等交流。心理学里有个“安全基地”理论,孩子得知道咱永远是她能回来的港湾,可别变成挡在她和世界之间的大铁幕。
要是姑娘跟你说“妈妈,他送我一首诗”,还拿着皱巴巴的纸片,手都在抖。这时候咱可别着急说教,就跟园丁修剪月季似的,得先看看枝桠往哪长。咱可以问问“这首诗让你心跳加速不”,而不是说“赶紧删了他联系方式”。
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,就用风筝线的道理。线得够长,让孩子能去触摸云端;但也得够结实,别让孩子掉下来。孩子说去同学家写作业,咱就说“妈给你煮好喜欢的银耳羹,每小时报个平安哈”。这种有烟火气的约定,可比啥电子围栏温暖多了。
要是有个周末傍晚,你发现姑娘躲在阳台打视频电话,咱可别跟演《少年派》似的去追着问。咱端着果盘过去,说“妈给你带了杨枝甘露,趁热喝”。等她放下手机,咱就聊聊自己学生时代暗恋的数学老师,“他肩上落着粉笔灰的样子,让我第一次懂了啥叫心动”。这种家常的分享,可比《小别离》里那种严肃长谈有用多了。姑娘要是问“早恋是不是很丢脸”,咱就说“当年妈第一次约会,紧张得把口红涂成熊猫眼了,你说丢脸不”。这么一自嘲,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。
过了三个月,你发现姑娘书桌上照片换成登山合影了。这时候你就知道,之前那些睡不着的夜晚,那些想说又没说出口的话,都没白搭,都在给孩子锻造爱的铠甲呢。咱就像园丁,不能阻止玫瑰开花,得教孩子分清带刺的蔷薇和没毒的月季。
哪天早上,姑娘主动跟你说“其实他更适合当朋友”,你就偷着乐吧,这就是孩子成长最美的声音啊。那些一起走过的迷茫时刻,以后都会变成孩子眼里闪亮的星星。各位家长们,碰到孩子早恋别慌,用对方法,孩子肯定能健康成长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