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,台灯亮着,墙上摇晃着母子对峙的影子。孩子大喊:“这道题我不会!”铅笔啪嗒一下摔桌上,就像定时炸弹爆炸似的。作业本上红叉越来越多,青春期孩子的防御机制也启动啦!父母在旁边唠叨,孩子耳朵直接自动静音,把唠叨当背景音。
第一幕:作业本上的战争 数学试卷在书包里缩成纸团,像没人要的漂流瓶。14岁的小杰一边捏着橡皮擦,一边嘟囔:“写作业就像被困迷宫,每道题都是看守,时钟还在后面追我。”在父母眼里孩子磨蹭,这是孩子在成人规则和自我意志之间打仗呢。“快点写”和“我要自由”一碰撞,作业本就成了最危险的雷区。
解题三部曲来啦!
1. 拆解炸弹 别想着一下子写完所有作业,把这大任务拆成小任务。就说“先做两道最简单的应用题,咱俩比赛谁先做完”。就像考古学家清理文物一样,用便利贴把作业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。小美发现物理作业里有有趣的小实验后,自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得可欢啦。
2. 建造秘密基地 在书桌角落弄个“能量补给站”,放上薄荷糖罐、发光星星灯,还有写满鼓励话的便签。小宇发现写完英语听力能看十分钟天文纪录片,耳机线就像彩虹桥,连接现实和幻想。
3. 签订和平条约 妈妈把番茄钟调成粉红色,跟孩子说:“每天留半小时做你的秘密任务。”小哲的涂鸦本有了“官方许可”,几何作业里都长出会跳舞的三角函数啦。以前被没收的漫画书,现在还能用来算页数呢。
第二幕:反叛背后的密码 生物课老师说青春期大脑会长出“冒险开关”。小林把错题本折成纸飞机,不是逃避,是在找失控的快感。父母得把作业本变成游乐场门票,跟孩子说:“写完这道题,咱去模拟联合国辩论。”
终极谈判策略来咯!
周末晚上,爸爸拿出皱巴巴的作业纸,说:“我中学时把历史年表编成rap呢。”父母展示自己以前的“叛逆作业”,孩子的防备就没啦。原来大人也把作文写成科幻小说,把化学方程式画成连环画。
这场谈判一直到凌晨,最后在爆米花香气里达成协议。早上,晨光爬上窗台,书桌上解题笔记和未完成的涂鸦并排着,就像两支和解的军队。教育可不是单方面征服,而是两个灵魂在作业本上跳探戈,有时你领舞,有时我旋转,但节奏得一样。
大家说说,你们和孩子在作业上有没有这些有趣的事儿呢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