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明的爸爸在儿子数学卷子上写:"你是不是没复习?",儿子却盯着那句"没复习"红了眼。家长的评语若只停留在指责层面,就像给伤口撒盐。正确的做法是先处理情绪,比如王阿姨在女儿英语卷子上画了朵小花,旁边写着"今天辛苦了,我们一起来找问题",孩子立刻主动说"我单词没背完"。
有些家长会把评语变成"成绩单",比如陈先生在儿子的语文卷子上列出"作文跑题、阅读理解错3题、选择题全错",孩子看到后说"我根本不敢看试卷"。评语需要像朋友的建议,而不是审判书。可以试着用"我们发现"代替"你怎样",比如"我们发现数学题的计算步骤需要再检查",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。
赵女士的儿子考了78分,她在评语里写道:"比上次进步了5分,妈妈为你骄傲"。这种正向反馈能让孩子看到努力的价值。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美化,比如"这次考得真好"可能让孩子产生侥幸心理,而"这次比上次有进步"则更真实可靠。
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哭泣时,评语要像安全网。比如周妈妈在儿子的数学卷子上画了笑脸,写上"妈妈知道你很努力,我们一起分析错题"。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安抚情绪,又能引导孩子思考。但若直接说"别哭,下次加油",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被敷衍。
有些家长会把评语变成"教育宣言",比如"你要好好学习",但这样的表述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。可以尝试具体化,比如"我们约定每天晚上复习30分钟数学",把抽象的期望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。这种做法能让孩子感受到支持,而不是压力。
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产生自我否定时,评语要像灯塔。比如刘爸爸在儿子的英语卷子上写:"这次错的都是基础题,我们再练几遍"。这种表达方式能帮助孩子看到问题的可解决性,而不是陷入"我是不是不行"的负面思维。
有些家长会把评语写成"成绩单",比如"语文80分,数学75分",但这样的表述可能让孩子觉得被量化。正确的做法是用"我们发现"的表述,比如"我们发现作文结构需要改进",把关注点从分数转移到具体问题上。这种表达方式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。
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沉默时,评语要像打开话匣子的钥匙。比如郑妈妈在儿子的数学卷子上画了问号,写上"这些题你是不是没理解?",孩子立刻说"老师讲过,但我没记住"。这种互动式的评语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,而不是制造隔阂。
有些家长会把评语变成"道德训诫",比如"考不好就是不努力",但这样的表述可能忽视孩子的实际情况。可以尝试用"我们一起来看看"的表达,比如"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哪里卡住了",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亲子互动的契机。这种做法能帮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。
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逃避心理时,评语要像引导绳。比如陈爸爸在儿子的语文卷子上写:"我们约定明天一起分析错题",孩子看到后说"我想先玩会儿"。这种温和的引导能让孩子在情绪稳定时接受帮助,而不是在焦虑中抗拒。评语的温度,往往决定孩子是否愿意接受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