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把钥匙,先把“沉迷”这标签扔一边去。你发现孩子成天刷耽改剧、收藏耽美漫画,是不是一下就焦虑上头了?但心理学研究说了,给孩子贴上“沉迷”标签,那沟通的大门“哐当”一下就关上了。你别一上来就说“你咋天天看这些没营养的玩意儿”,你得换成“最近看你可喜欢这类型的故事了,跟我唠唠哪点吸引你呗?”
第二把钥匙,用“情感账户”建立信任。这有三个小妙招。一是观察细节,你看到孩子书包里露出耽美漫画封面,可别着急没收,你蹲下问他“这封面配色挺特别哈,你喜欢哪个角色造型呀?”二是延迟评判,孩子说“他们比现实更懂爱情”,你先回一句“听起来这故事让你感受挺特别啊”,然后再问具体情节。三是制造共鸣,你就分享自己年轻时追星、读言情小说的事儿,说“我当年也……”这不就聊起来了嘛。
第三把钥匙,设计“替代剧本”。可以带孩子参加戏剧工作坊,来一场现实版剧本杀,用角色扮演满足他们的故事幻想。还能准备手账本,让他们画同人插图,你再悄悄把作品贴冰箱上。要是发现孩子喜欢耽美里的热血打戏,就推荐双人滑、击剑这些需要配合的运动。
第四把钥匙,家长得有“情绪防火墙”。孩子说“你们根本不懂耽美文化”,你可别立马反驳“我们当然懂”,也别威胁“再看就断网”。你可以说“你说得对,这领域我们确实不太了解,你能当我小老师不?”
第五把钥匙,构建“成长缓冲带”。一是设立弹性时间,约定每天有个固定的“故事时间”,其他时间用拼图、乐高啥的替代。二是制造意外惊喜,孩子主动减少观看时,你突然冒出来说“今天带你去秘密基地”。三是培养“现实英雄”,带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,用真实温暖的故事把那虚拟世界给冲一冲。
最后提醒一下哈,孩子说“原耽里的爱情比现实美好”,你别急着否定,你问问“要是给你机会,你想在现实里创造啥样的美好?”说不定这问题能打开意想不到的话匣子呢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