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给大家讲个事儿,我有个朋友家孩子,突然就说不想上学了,可把朋友急坏了。当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,就跟突然关掉的台灯似的,不是灯坏了,而是黑暗里藏着咱看不见的影子。好多家长一听到这话,第一反应就是追问“为什么”,可十岁的孩子哪能说得清自己的情绪啊!
咱别着急“解决问题”,得先听懂孩子的心跳声。建议大家每天留15分钟“无目的聊天时间”,别问“你为什么不想上学?”改成“今天有没有遇到让你心跳加速的事?”这多有意思啊!还得注意观察细节,书包里皱巴巴的作业本,突然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,都可能是孩子情绪的密码呢!
咱还可以把“上学”变成一场“闯关游戏”。十岁孩子的世界全是魔法和冒险,跟他们用这种熟悉的语言沟通,比说教有用多了。比如说搞个“情绪温度计”,用1 - 10分形容心情,5分是“普通日子”,10分是“火山爆发”,这样能让孩子把感受具象化。还能来个“秘密基地计划”,和孩子约定放学后一起用沙发和毯子搭个“树屋”,把学校里讨厌的科目当成“怪兽”画出来,再用超能力打败它们,是不是挺好玩儿的?
孩子不想上学,就像积木堆起来的,原因可能有好几个。可能是社交上被嘲笑了,那数学题就跟外星密码似的,也可能是早起会头晕。咱可以问孩子“如果学校是游乐场,你最想避开哪个项目?”让孩子自己把问题拆开。针对每个问题,给孩子点小选择权,比如让孩子每天选一道数学题先完成。
创造“上学仪式感”也挺重要。仪式感就是孩子和焦虑和解的桥梁。咱可以弄个“魔法书包”,在书包里藏张纸条,写着“今天你会遇到3件有趣的事,找到它们就能解锁晚上的电影时间!”还能来个“时间胶囊”,和孩子约定每天放学后有5分钟“吐槽时间”,结束后把烦恼装进小盒子,先封存起来。
要是孩子“不想上学”的情况持续超过两周,还出现失眠、拒绝出门、体重骤变这些情况,可能就得找专业人士帮忙了。家长可以记录“情绪日历”,用颜色标注每天心情,这样心理咨询师能快速找到问题。跟学校沟通也有三步法,先感谢老师付出,再说明孩子在家的变化,然后一起制定“过渡计划”,比如暂时缩短在校时间。
最后的话,十岁的孩子不是“叛逆”,而是在经历一场无声的“成长地震”。咱别着急填平裂缝,得陪他们找到震后重建的工具,哪怕这工具只是一张画满怪兽的纸,或是一句“我知道你很累,但我不离开”。大家都学会了吗?一起试试这些方法,帮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