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解文章的背景。每篇文章写出来,都跟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有关。就比如说读《岳阳楼记》,你得知道范仲淹那时候北宋啥局势,他这辈子起起落落的事儿。知道这些,你就能明白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这话里的豪情壮志,就知道这可不是随口说说,是人家有那胸怀和担当。再比如读《赤壁赋》,要是晓得苏轼被贬到黄州那倒霉事儿,你就更能品出他文章里既有对宇宙的思考,又有遇到困难还能想得开的劲儿。
接着得把文章读熟。俗话说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读文言文的时候,能感觉到它那韵律美。一开始读,可能舌头都捋不直,但是多读几遍,就找到感觉了。读的节奏,得根据文章意思断句。像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慢慢读,感受那悠闲的味儿;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”,快点读,感受音乐的灵动。读的时候,还能闭上眼睛,好像穿越回去跟古人聊天似的。而且多读几遍,字词就熟了,后面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。
要认识里面的字词。文言字词好多都有好几个意思。预习的时候,得靠着注释和工具书,弄清楚常用的意思。就说“顾”这个字,有“回头看”“拜访”“顾及”这些意思。读《鸿门宴》里“大行不顾细谨”,就知道这里“顾”是“顾及”;读《三顾茅庐》,就知道“顾”是“拜访”。还有通假字、古今异义词,得特别注意。“君子生非异也”里“生”通“性”;“行李之往来”里“行李”,古代指“出使的人”,现在指“出门带的包裹”。把字词搞清楚,文章意思就能明白一大半。
再得理一理文章意思。刚开始学文言文,可能不太懂。不过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认识的字词,大概猜一猜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先做个记号。像读《滕王阁序》,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看着字面就能想象出那壮观的景色;“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”,就得结合贾谊的经历,理解作者想说啥。等上课听老师一讲,难题就都解决啦。
得想想文章的主旨。预习的时候,要琢磨作者为啥写这文章。是批评社会现象,像《捕蛇者说》;是表达志向,像《出师表》;还是抒发感情,像《陈情表》。想想主旨,就能更懂文章的价值。读《爱莲说》,就知道周敦颐借莲花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说自己想做个高尚的人。
预习文言文,就是要了解背景知道它咋来的,多读文章感受它的韵律,认识字词理解它的意思,理理文意大概知道讲啥,想想主旨领悟它的精髓。这样,学文言文就能越来越顺,感受古人的魅力和智慧啦!
最新评论